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

2015年地皎導師新春勉大眾書 ~信願行的圓滿人生


   時光荏苒,歲月如梭,大家又增長一歲,新年伊始,地皎在此祝福諸位同修事事順心、新年吉祥,同時砥礪大家要珍惜光陰,用佛法明鏡觀照自性,面對的一切人、事、物,用感恩心來對待、用懺悔心來反省、用菩提心來融合、用大悲心來迴向、用覺知的心來守護、用智慧心來觀照,以清淨身口意,懺悔業障,廣修福慧,實踐信願行的圓滿人生!

心垢一落光始現
    每個人由少而壯,由壯而老,所謂「盛年不重來,一日難再晨」,少壯的年華不會重新再來,正如一天之中不可能度過兩個早晨時光,而每分每秒串連而成的日子,都只有一次機會可以選擇如何度過,所以在這送舊迎新的時節,迴光返照過去一年的所做所為,反省檢視自己的所言所行,至心發露,虔誠懺悔,改往修來,顯得特別有意義。
    七佛通戒偈: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。」乃是指由持守戒律,廣修善法,淨化心念,使身口意三業清淨,慢慢去除貪瞋癡所產生的種種煩惱,進而調伏自心,不假外求,找回本身具有的清明自性。因此,提綱契領之法門就是要去除貪瞋癡三毒害,勤修戒定慧三無漏學,這對現代人非常具有啟發意義與實用價值。
    春秋時代的思想家老子也曾提出除六害之法:「一者薄名利,二者禁聲色,三者廉貨財,四者損滋味,五者除佞妄,六者去妒忌。」而在三國時期,非常有名的養生家嵇康亦說道:「養生有五難:名利不去為一難,喜怒不除為二難,聲色不去為三難,滋味不絕為四難,神慮精散為五難。」由此可知,養生之法是去除貪瞋癡,修心之道也是去除貪瞋癡,若能去除貪瞋癡,即兼具養生、修心之良方。
    嵇康又說︰「五者無於胸中,則信順日躋,道德日全,不惜善而有福,不求壽而自延,此養生之大旨也。」可見注重心性修養,去名利,除喜怒,去聲色,絕滋味,少思慮,自然能身心安穩、康泰。 
    還有一首佛家保身偈云:「自身有病自心知,身病還將心自醫,心境靜時身亦靜,心生還是病生時。」直指身心調和、內外合一的重要性。清代《延命金丹》也明指︰「凡欲身之無病,必須先正其心,使其心不妄求,心不狂想,不貪嗜欲,則心君泰然。」所以,縱觀古今修心養性之概括論述,不但非過時迂腐之陳舊論調,更與浩瀚的佛法大海相契互融,其汲取修心養性之精粹,不僅適用於凡夫眾生初入佛門的修學者,更適用於勤修菩薩道、誓願成佛者,我們千萬不能看輕這些放諸四海而皆準的至理名言,如能身體力行,將終身受用無盡!

一路梅花撲鼻香
    有人比喻人生猶如一個個連接的拋物線,不斷呈現起伏的線條,不論怎麼努力,人生的路途中總會出現或長或短的低谷,即使曾經奮鬥拼搏,也可能會錯失良機,與幸運失之交臂;即使面對困難挫折,百折不撓,也可能付諸東流。
    唐代黃檗禪師說:「學道猶如守禁城,緊把城頭戰一場,不受一番寒徹骨,怎得梅花撲鼻香!」每個人在這條人生道路上,就要像是修道的苦行僧一樣,不能期待總是一帆風順,尤其在偉大的佛陀殷勤啟迪與慈悲教化中,更讓我們驚喜地發現,堅定恆持「信、願、行」三大資糧,可以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。
    具足信念、願心與行動力,人生就會有一份安然自在的從容舒坦;有一種心遊萬仞的豁達樂觀;有一個篤定不移的穩健方向;同時也會有一顆禁得起嚴冬霜雪錘鍊仍不退懼的心靈。
    因為人生像航行於茫茫大海的船隻,若沒有方向,不知目的在那裡,就會在海中漂浮不定,載浮載沉,修行若無「信、願、行」為資糧,盲修瞎練,只是虛度光陰,荒度人身而已。
    同時,在這短暫的生命時光裡,雖然人們無法決定它的長度,但是可以決定它的寬度與深度,只要抬頭往前看,勇敢向前走,終會發現跨出的每一個步伐都是向上,迎面而來的也終將是陣陣撲鼻的梅花香!

    「萬般帶不去,唯有業隨身。」我們要深深地體會這一句話,然後腳踏實地的修持,明瞭世間帶不去的情愛、財富、名利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;唯有止惡向善,積功累德的無形法財才可以帶得去,所以要好好把握難得的人身,勤修戒定慧,息滅貪瞋癡,具足福慧資糧,才不會虛擲光陰,徒留遺憾在世間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評論聲明
■請遵守佛陀的教誨---五戒十善,請勿謾罵
■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
■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
■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